我们所寻找的答案

2017-03-09

这是第一场发放,出发之前充满期待,但并不好奇,因为我也是农村孩子,对于贵州的大山、形形色色的事物我可能早就接触过了。甚至在发放过程中我可以作为远方志愿者的导游,出发之前我已经计划好了。


三天时间,我们就发放了七八所学校。身为前线人员,我们是感触最深的。通往新窑、关寨发放的途中,一路翻山越岭,远方的志愿者坐在车上观望着延绵起伏的山峦、漫山遍野的油菜花。我也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导游,激情高昂的为大家介绍着贵州的风土人情。有些志愿者怀着诧异的眼神感叹到,这么美的地方,为什么会这么落后,为什么还会有这么多吃不饱、穿不暖的家庭。我愣住了半天没说话,因为我不知道说什么,我也找不到任何理由去回答大家。但我相信这几天的发放,他们自己会找到答案。


第一所学校,我记忆尤新。因为那里只有一个孩子,并且我早早就跟学校老师沟通好了,那天我们老早就出发了。八点左右就到学校,可据学校老师讲,孩子们要八点二十才上课。伟哥把车停到操场上,一个接一个的孩子陆陆续续来到学校,用怪异的眼睛看着我们,既想接近我们,又害怕走近我们,不过孩子看着我们感觉还是挺开心的。志愿者欠欠想上前去与孩子们交流,孩子们不知道是害羞还是怎么的,边看着欠欠边往教室方向跑去。等了许久,终于等到我们帮扶的孩子李芳的到来,孩子刚开始挺爱说话,当问及家庭情况时孩子沉默了,一个小学孩子本该享受父母宠溺的年纪也会变得如此沉默不语,志愿者们就不怎么能理解这种情况。等孩子去上课了以后,我们也回到了车上,继续前往下一个学校进行发放,去往的途中,曾经来过六枝发放的伟哥就向我们说明了孩子如今的家庭情况,孩子如今可依靠的仅有一个靠着爬行生活的奶奶。孩子之所以读书,那是因为学校中午有一顿免费的营养午餐可以吃。并且伟哥还说到,其实这里很多家庭都是这样。倘若不是国家政策条件好了,估计还有很多孩子吃完上一顿下一顿都不知道是否有着落。伟哥说完,车上静悄悄的,没有人说什么话,因为也不知道说什么。


发放过程中,很多生活在这边的家庭大多都是孩子众多,如果不是亲眼所见,来自远方的志愿者又怎么会相信一个家庭怎么会有这么多孩子。他们不明白,为什么连家庭的温饱都解决不了,还生这么多孩子。为什么城里的孩子都当成宝,而山区的孩子就得放养。或许,他们刚来到贵州提出的那个问题,贵州为什么会这么贫困,他们心中有了一定的答案吧!许多大孩子带小孩子生活的场景如果不亲自去家里了解,又有谁会知道,这些都不是虚幻故事,而是大山里本身就存在的故事。都是孩子,从小就得承担如此重的负担,他们自己感觉不到累吗?不是不累,只是累了也得坚持,他们不忍心看到底下的弟弟妹妹受苦。志愿者唐姐帮扶的孩子叫何艳,读一年级,唐姐知道她家是有四姊妹。爸爸妈妈离婚,父亲在外地重新结婚并有了一个小孩,依靠母亲打工挣点钱给孩子寄回家,但已经结婚的爸爸不准妈妈回家,自己不管孩子不说,而且还不准妈妈回家看望孩子。刚上初一的姐姐何兰带着姊妹三人生活。如果不是亲自前往,谁会感受得到几个孩子是如何熬过这些年头的。连一年级的何艳也得一起洗碗,切菜,家里睡的地方,且不说是有多么不堪入目,就连最起码的灯泡也没有,家里唯一有一个灯泡都显得那么暗淡。我们的到来看得出孩子是有多么欢喜高兴,一起给孩子做做饭,一起吃吃饭,聊聊天,或许他们太久没有享受过这种关爱了。临走的时候,姐妹四个站在门口目送我们,志愿者唐姐不敢回头,因为她怕孩子们看到她早已红了的眼眶,只想静静的离开,但我知道,这些志愿者们已经把感情留在了这里,他们一定还会再回来的,因为这里需要他们。


第一场的发放,我想志愿者的所有疑问都已经找到了答案。对于贵州山区的孩子来说,我们的一个拥抱,一个微笑,一句鼓励,都将会改变他们的一生。(陈光鹏)


写下您的评论吧